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
方开瑞参加吴宓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

日期:2014-10-24

作者:英文学院

审核人:

浏览次数:

本网讯 2014年是吴宓先生诞辰120周年,为纪念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,西南大学文学院于10月18至19日在重庆北碚举办“吴宓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”。我校英文学院方开瑞教授参加了研讨会,并在18日上午作大会主题发言。
吴宓先生曾留学美国,回国后在东南大学、东北大学、清华大学、西南联大、成都燕京大学、武汉大学、西南师范学院(现西南大学)等学府任教,培养了众多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独领风骚、叱咤风云的人才;他曾在中国文化急速西化的时机,主编《学衡》杂志,拂逆时尚,主张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,实现一多并存;他著书立说,吟诗作文,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。


方开瑞与吴宓先生的三位弟子(1964级)合影

研讨会上,方开瑞发言的题目是“吴宓的文化与翻译态度:坚守与适应”。通过文本分析和相关文献图片展示,方开瑞从文化态度与翻译模式、翻译与文学研究、翻译与思想演变等三个方面的联系,诠释了吴宓所经历的变化。吴宓以兼通中西的学识,主张中西文化应优势互补,这使他在狂飙突击时期,执着地走中庸之道。这条中庸之道,不仅异常艰辛,而且充满悖论。吴宓被打入保守营垒,却“越界”做了新文化旗手所未做或未做好的事情,包括认真校对叙述理论译本、热情推荐优秀小说译本等。而他校对出版的叙述理论译本,内容恰恰是在颠覆自己推崇的叙事套路。他推荐的小说译本,在话语结构上恰恰属于他所反对的“欧式”风格。而同年问世的平行译本,尽管得到新文化运动旗手的支持,却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负面反应。表面上显得固执、保守、特立独行的吴宓,却在众人的声讨中,为新文化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。“五四”那一代学者,有不少就是这样的矛盾综合体。对其作“标签”式的评价,尤为不妥。

方开瑞与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教授于吴宓旧居前合影

与会学者从吴宓先生新人文主义思想研究、《学衡》杂志研究、吴宓国学思想与新国学研究、吴宓的教育思想研究等角度展开讨论。南京大学余斌教授主持了18日上午的大会发言,厦门大学贺昌盛教授对大会发言作了点评。会议期间,与会学者参观了吴宓旧居和吴宓藏书室。
西南大学及西南大学文学院领导、吴宓家乡陕西省泾阳县政协主席等领导和亲友、吴宓先生弟子以及6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。


  • 广外官微

  • 学院官微

版权所有 © 2024 36365线路检测中心(中国)有限公司 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